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写得真不错!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第2句】:【隐疾难为医】(谚)指生于幽隐处的疾病难以治疗。也指隐瞒真实病情就难以下药。

【第3句】:【不遇盘根,谁别利器】(谚)盘根:树根盘绕。指不遇到盘根错节,谁能识别出斧子的锋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难办的事,就显现不出英杰之材。

【第4句】:【山依岭,岭依山】

【第5句】:【发昏章第十一】(惯)仿《孝经》篇目“某章第几”的格式。“十一”数目超过“十”,表示程度很深。指发昏至深,神志不清。

【第6句】:【家里无贼贼不来】(谚)家里如果没内贼,外贼是进不来的。指外贼行窃,往往离不开家贼作内应。也泛指外界坏人作乱,总有内奸帮衬。

【第7句】:【传言过话,自讨挨骂】

【第8句】:【拉住状元喊姐夫】(惯)讥讽人不顾廉耻去攀附权贵。

【第9句】:【猴儿拿虱子——瞎掰】(歇)拿:捉。掰:用手把物分开或折断。指胡来,胡说。

【第10句】:【被窝里的跳蚤,能蹦到哪里去】

【第11句】:【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第12句】:【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第13句】:【见人挑担不吃力】(谚)吃力:费力。比喻凡事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见人挑担不吃力,自家挑担重千斤”。

【第14句】:【人生面不熟】(惯)指彼此没见过,不认识。

【第15句】:【专咬硌牙的铁核桃】(惯)比喻专门整治态度强硬或难对付的。

【第16句】:【这手来,那手去】

【第17句】:【抬轿子】(惯)比喻为有权有势者吹嘘捧场。

【第18句】:【既来之,则安之】

【第19句】:【头剃了一半,再疼也要剃光】

【第20句】:【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

【第21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

【第22句】:【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23句】:【吃官饭,打官鼓,官鼓打破有人补】(谚)官:公家的。旧时指干公家事不必过分认真,对公物也不必仔细爱护。

【第24句】:【只愁不养,不愁不长】

【第25句】:【千般易学,千窍难通】

【第26句】:【给别人当枪使】(惯)比喻被人利用,去伤害他人。 也作“给人家当枪使”。

【第27句】:【兜圈子】(惯)指走迂回曲折的路或到各处走一遭。也比喻说话拐弯抹角,不直截了当。

【第28句】:【有志不在年高】 释义:人不在于年纪大小,贵在有志气。 例句: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第29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第30句】:【煽阴风,点鬼火】

【第31句】:【冻死不烤灯前火,饿死不舔猫剩食】

【第32句】:【物有偶然,事有凑巧】

【第33句】:【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第34句】:【头顶高梁花,脚踩浆泥瓣】

【第35句】:【鸡多不下蛋,人多吃闲饭】(谚)指人多反而效率差。

【第36句】:【物以少为贵】(谚)指事物总是稀少了就显得珍贵,越多越不值钱。 有时也指人。 也作物以稀为贵。 物以罕为贵。

【第37句】:【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

【第38句】:【水不来,先垒坝】 释义: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 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从招待所里探听点消息,你能做到水不来先垒坝?

【第39句】:【人在曹营心在汉】见“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40句】:【精明一世,糊涂一时】

【第41句】:【说一句,是一句】(惯)指说出来的话实在、有分量、算数。 也作说一句,算一句。 说一句话,算一句话。

【第42句】:【乌白头,马生角】

【第43句】:【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见“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

【第44句】:【心急绣不出好花】(谚)指从容耐心才能把细活做好。

【第45句】:【拄棍要拄长,结伴要结强】

【第46句】:【马上吃猪蹄——不知骨头落哪里】(歇)骨头:本指猪蹄里的骨头,转指人的骨头。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儿。

【第47句】:【千金之躯,不死于盗贼之手】(谚)宝贵的生命,绝不肯轻易丧失在盗贼之流的手里。指有作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

【第48句】:【无置锥之地】(惯)置锥之地:插锥子的地方,比喻极小的地方。形容穷困得无处安身。 也作“无立锥之地”。

【第49句】:【佛面上贴金】(惯)比喻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并以供品供奉神佛。

【第50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谚)指脚受寒了,就会伤及心脏;同样道理,人民对执政者的怨怒,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第51句】:【三贫三富才到老】(谚)三贫三富:多次的贫富变化。指人生一世,往往会经历多次的贫富变化,不会一帆风顺,一成不变。

【第52句】:【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第53句】:【触霉头】(惯)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第54句】:【见上黄河也不死心】(惯)形容非常顽固,即使知道错了也不改变。

【第55句】:【东不成,西不就】

【第56句】:【祸不入慎家之门】(谚)灾祸不会进入谨慎人家的门。指居家处世谨慎小心,就可免灾防祸。

【第57句】:【额头连下巴——没面孔】(歇)本指没有脸面,转指丢了体面。

【第58句】:【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

【第59句】:【扯下水】见“拉下水”。

【第60句】:【一根木头做不成梁,一块砖头砌不成墙】(谚)比喻要想成事,得靠众人,不能单枪匹马。

【第61句】:【一人不敌二人智】(谚)两个人的智谋,总比一个人的智谋高。指一个人的智谋总是有限的,群体的智谋才能全面一些。

【第62句】:【军无媒,中道回】(谚)媒:向导。 军队行军如果没有向导,就无法前进,只好中途返回。指行军离不开好向导。

【第63句】:【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第64句】:【瓜桃梨枣,见面就扰】

【第65句】:【踢破了门槛】(惯)形容上门的人很多或某人来的次数很多。

【第66句】:【卖灰面遇见吹大风】(惯)灰面:白石灰末。比喻局面糟得无法收拾。

【第67句】:【瞎猫撞着死鼠】 释义:比喻侥幸得到意外收获或成功。 例句:瓯谚有云“瞎猫撞着死鼠。”意外之遇,然有一世为瞎猫而不遇死鼠者。

【第68句】:【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谚)指轻慢别人、非议别人的人到头来总要自食其果。

【第69句】:【知情者不怪人,怪人者不知情】

【第70句】:【拿着银碗讨饭吃】(惯)比喻自己有极好的条件不知利用,却伸手乞求别人施舍。 也作“捧着金碗讨饭吃”。

【第71句】:【年轻的夫妻爱顶磕,年老的夫妻爱啰嗦】

【第72句】:【三人说着九头话】(惯)指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第73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第74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第75句】:【将心比,都一理】

【第76句】:【天也不空使人】(谚)连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办事,总要付给报酬。

【第77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稳】

【第78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第79句】:【挖好肉,补烂疮】(惯)比喻用有害的办法临时解救危急。

【第80句】:【满堂儿女,当不得半席夫妻】

【第81句】:【前门不进师姑,后门不进和尚】

【第82句】:【接香火】(惯)指有了子孙后代。 也作“接续香烟”。

【第83句】:【谷子破壳方见米,灯草脱皮才见心】

【第84句】:【艺高人胆大】(谚)艺:武艺。指武艺高强的人往往胆量就大。 也作艺高胆大,气壮心明。 艺高人胆大,英雄出少年。

【第85句】:【戴屎盆】(惯)比喻担坏名声。

【第86句】:【把官路当人情】(惯)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钱物给自己做人情。

【第87句】:【就热锅炒热菜——一勺儿烩】(歇)就:趁……之便。比喻一网打尽。

【第88句】:【响锣一声,闷鼓一槌】(惯)指不管以什么形式,给一个干脆的回答。

【第89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第90句】:【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第91句】:【入地无门,升天无路】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第92句】:【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声在外】(歇)鸣:谐“名”。指人的名声在外面,广为人知。

【第93句】:【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窍:本指窟窿,转指窍门。比喻对某件事一点儿也不懂。

【第94句】:【炕上养虎,家中养盗】(惯)比喻养育与自己为敌的坏人。

【第95句】:【白天游门走四方,黑夜点灯补裤裆】(惯)指白天到处闲逛,夜里却忙着干活。

【第96句】:【一身骨头两层皮】(惯)形容人瘦得皮包骨。

【第97句】:【张公帽儿李公戴】(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也作“张冠李戴”。

【第98句】:【一言惊醒梦中人】(惯)指一句话使人猛然醒悟。

【第99句】:【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

1713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