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论坛2024经典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盘里鱼儿瓮中鳖——跑到哪里去

【第2句】:【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谚)指凡事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就不要去劳神费力。 也作事不干己莫操心。 事不关己莫多问。

【第3句】:【露水见不得太阳】释义:比喻存在不会长久。例句:“嗨,小鬼子是露水见不得太阳,就要完蛋了!”

【第4句】:【吃柿子拣软的捏】(惯)比喻专找软弱的欺负。 也作“吃柿子拣软的”。

【第5句】:【吃柿子拣软的捏】释义:比喻欺负老实人或弱小者。“拣”又作“找”、“挑”。例句:留根:“这小子,吃柿子拣软的捏,看我留根好欺负啊!”

【第6句】:【一字千金】什么字能贵到“一字千金”呢?不是书法作品,而是秦国宰相吕不韦所编写的书。吕不韦执政期间,曾命手下食客编著《吕氏春秋》,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后,吕不韦把“稿本”挂在首都咸阳的城门上,声称有能增删一字者赏给千金。不知是因为这书实在编得太好了,还是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据说,竟没人能够拿走这笔高额的“稿费”。于是这个故事引出了“一字千金”的成语。

【第7句】:【老公、老婆】“老婆”是妻子的别称,在这里新老不分,新娶媳妇也是老婆。“老婆”听起来不怎么好听,却包含着丈夫对妻子的爱意呢!相传,唐代有位名士叫麦爱新,他看到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嫌弃老妻、再纳新欢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对联中看到了丈夫弃老纳新的念头,于是便提笔续了一副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这副下联,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老藕”与“老偶”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写下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渐渐地,妻子的爱称——“老婆”就被传开了,一直沿用到今。“老公”也成了对丈夫的爱称。

【第8句】:临上花轿才缠脚——先前干啥哩

【第9句】:老猫教虎——留一手

【第10句】:【钓大鱼离不了长竹竿】(谚)要钓大鱼,就离不了长长的钓鱼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资。

【第11句】:【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说话骗人,行动害人,坏透了。申跃 中《挂红灯》:“你谎话说尽,坏事做绝,我跟你姓武的势不两 立,水火不相容。”

【第12句】:皇帝的厕所一没有别人的粪(份)

【第13句】:【亲戚明算账,父子钱财清】(谚)亲戚之间在经济上要算清账,父子之间在钱财方面也要有透明度。 指即使关系再亲近,在钱财上也要一清二楚。

【第14句】:【上卦不灵下卦灵】释义:这次不行下次行。例句:“闯荡江湖总得冒点风险,免不了有个三长两短。上卦不灵下卦灵,只要实权在手。”

【第15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谓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语:自食其果。《北京日报》(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来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获的一个 外地来京木匠,真是恰当不过。”

【第16句】:【把火往怀里扒】(惯)扒(ba):拨动。比喻引火烧身,自招祸患。

【第17句】:【稀泥抹不上墙】指不中用,不行,不起作用。丁玲《太阳 照在桑干河上》:“干部是可以撤换的,要是有那些软骨头, 稀泥抹不上墙的角色,就别叫他当干部嘛。”

【第18句】:【上山八条路,下山路八条】(谚)指有多少去的路,也就有多少回来的路。常比喻有多少问题,就会有多少解决问题的办法,用不着发愁。

【第19句】:【哪边炕热往哪边挤】(惯)指人钻营取巧,哪儿有好处就往哪儿钻。

【第20句】:小红傍晚放学回家,发现自己家的老母鸡还没回窝,着急地要出门去找。奶奶安慰她说:“不用急,俗话说‘狗记千,猫记万,老母鸡能记二里半’,它自己会回家来的。”(河南·淮阳)

【第21句】:【促膝谈心】“促膝谈心”形容两个人谈话很投机,能把心里话说出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促膝谈心”与古代人的坐姿有关系。 “坐”字形状是“二人土上坐”,古代没有凳子,所以古人生的姿势跟我们现代人的坐姿有很大区别。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是:两个膝盖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叫做“安坐”。三国时候有一个人,名叫管宁。他经常坐在一个木榻上,时间长了,木榻上放膝盖的地方都被磨穿了。可见,三国的时候人们还是这样坐的。 “促膝谈心”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谈心,越谈越近乎,两个膝盖就不知不觉地向前蹭,直到蹭不动了,这才发现两人的膝盖已经顶在一起了。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坐在凳子上,要想促膝谈心,那可就不容易了,因为你的重心全在凳子上,无法向前“促”,要想前进,只能搬。我们今天用“促膝谈心”,不是非要顶膝而谈,只要是发自内心的交谈,坐着、站着都一样。

【第22句】:【缺胳膊短腿】(惯)短:缺少。形容残缺不全。也指人肢体残废。 也作缺胳膊少腿。 缺胳膊断腿。

【第23句】: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第24句】:关门打狗——打个痛快;跑不了;看

【第25句】:晚饭后,妈妈对爸爸说:“你单位工资低,不会再干点别的事情?”爸爸说:“夜里寻思千条路,天明还得卖豆腐。”(河南·鲁山)

【第26句】:【的】“的”本是助词,不和其他词语结合无意。这里讲的“的”,已经在20世纪初左右升任成名词了。这个“的”字,源于“的士”,其发音也发生了变化,发“di”音。它是“的士”的简化,港语用于计程车(内地叫出租汽车)的音译之字。内地人先是将“的士”拿去照用,能彰显特殊的时髦就行了。接着,令香港人吃惊的“打的”(乘坐的士)发明出来,而且传遍全国。可见“打”字的特殊功能,一有机会就“打”一下,不仅打醋、打酱油、打酒、打电话,这不,又开始“打的”了。开“的士”的人,被人们称作“的哥”、“的姐”,这新名词传播速度也颇快,人们兴致勃勃地使用时,又创造了“的士”的不同分类简称呢。他们把充当“的t”的小型客车起名“面的”(意思是面包车的士);内地还有摩托车载人的收费服务,被人们称为“摩的”;自行车载客收费服务也开始叫“单的”了。面包车称“的”还接近“的士”,摩托车、白行车称“的”也真的是太绝妙了,发明者是太有才了。

【第27句】:【仨一群五一伙】见“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第28句】:【鸡叫三遍天明亮】释义:比喻黑暗总会过去,光明定会到来。例句:陶家妈妈!鸡叫三遍天明亮,烈士们的血不是白流的。我们的力量比从前大得多了!革命总是要成功的。

【第29句】:我抬头看天,说:“天上的云真漂亮,跟鱼鳞一样。”奶奶笑着说:“天上起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我问那什么样的云会卞雨呢?奶奶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河南·焦作)

【第30句】:【稻秀雨浇,麦秀风摇】(谚)秀:稻、麦扬花期。指稻扬花时,要雨浇灌,却忌风摇;麦扬花时,要风吹摇,却忌雨浇。 也作“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第31句】:【猴子捞月亮】“猴子捞月亮”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形容愚者盲目相随从而受苦受累,比喻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乎一阵子。它源自佛教。据《摩诃僧祗律》卷七第十一载,过去世时,有五百猕猴,闲游于林中,发现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出现。这时猕猴头领看见月影,便告诉诸位伙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昏冥。”于是,诸猴共同商议:“云何能出?”这时猕猴头领说:“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辗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诸猕猴便按照头领的办法,辗转相捉,快到水面时,因为猕猴加在一起分量太重,树弱枝折,所有猕猴皆坠入井水中……由此可见,“猴子捞月亮”乃佛教经典譬喻,后来广为流传,成为民间寓言故事。

【第32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释义:谁敢干谁就得利。多指坏人得便宜,好人吃亏。例句:懒虫说:“你用不着害怕。这年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第33句】:星期天,我看见一个卖肉的割了很大的一块肉硬往乡长的儿子手里塞。我问爸爸为什么卖肉的不收钱,爸爸说:“这就叫大人当官小孩娇,男人当官老婆高。”(河南·淮阳)

【第34句】:【客不离货,货不离客】(谚)客:客商。指客商出远门运贩货物,要把货物带在身边,做到人不离货,货不离人。也指出远门携带的贵重物品,不能轻易委托别人。

【第35句】:【放烟幕】(惯)比喻散布虚假的信息或做出掩盖真实意图的行为,以蒙蔽他人。 也作放烟幕弹。 放烟雾。 散烟雾。

【第36句】:人头上砸核桃——欺人太甚;太欺负人

【第37句】:表妹今天很不开心,愁眉苦脸的。妈妈见了,对她说:“高高兴兴精神好,烦烦恼恼人病倒,天天开心才不易老啊!”(广东·龙门)

【第38句】:【财帛动入心】(谚)财帛:钱财(古时以布帛为货币)。谓钱财能打动人的心。

【第39句】:【肥了骡子瘦了马】一个讨便宜,一个吃亏。韩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网》:“那你也不能有偏有向,肥了骡子瘦了马!”

【第40句】:红布包柑橘——里外都红

【第41句】:【和尚无儿孝子多】(谚)指和尚虽然无儿无女,但受着众多的善男信女像孝子一样的供奉。

【第42句】:【马后炮】“马后炮”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和形容事后采取措施、行动迟缓。它源自中国象棋术语。最初,马后炮的词义并不消极,它指的是在象棋的对阵中,炮位于马之后,隔山将杀的一种招式。说起它的词义色彩,甚至偏向积极,因古时候下象棋时,“马后炮”常常是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在下象棋时“马后炮”是比较常用的招数。这时,只要把马放在对方的将上隔一格,用于控制将的移动,再用炮“将军”,如果对方没有棋子可垫,往往形成绝杀。可见,“马后炮”是置对手于死地的很厉害的一招,词义并不消极。 “马后炮”之所以反其意而用之,有两种语境可以说得通。其一,马后炮虽然是绝杀,马的功劳是第一位的,马死死控制住了老将,炮才能起作用,不然还是放空炮。从这个棋讲,马先炮后,不是正好应了“马后炮”的比喻或引申意义了吗?其二,马后炮虽然厉害,但中国词汇不能望文生义,因为它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在许多情况下与原意不同。如“高高在上”一词,说风筝是好,说干部作风是坏,这就是反其意而用之。

【第43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第44句】:【娃子不哭奶不胀】小孩没哭,无须喂奶;奶不胀,无须挤。 指没有发生什么麻烦,暂时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这 里‘娃子不哭奶不胀’,为什么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 口哭?”

【第45句】:【吐苦水】(惯)比喻倾诉心中的痛苦。

【第46句】:【随大流】(惯)指随着大多数人的意愿说话、办事。 也作随大溜。 随大势。

【第47句】:【经还没念,就先打起和尚来了】(惯)比喻事情还没办成,就先惩罚办事的人。

【第48句】:【黄连水里泡苦瓜】释义:把苦瓜泡在黄连水里。比喻苦上加苦。例句:龙北斗叹息道:“这哪里是你一家的事?来这里的人,哪一个没有一段苦事,谁不是黄连水里泡苦瓜的?但我不相信世道总是这个样儿。”

【第49句】:【门子(门路)】现在,老百姓把在政府里或某些部门里有熟人、能办事的人称为有“门子”。这些门子如果不坚持原则,便会为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大开方便之门。那么,“门子”是怎么来的呢?门子,是古代衙门中的差役,相当于现在的门卫。古代的门子属于贱役,地位很低,甚至谈不上什么地位,但是位置却不可小视。他们把守着官衙门口,谁要想进衙办事,首先要经过大门关口。不管什么人,也不论什么事,哪怕火已上房,只要不经门子批准,休想与老爷见面。尤其是那些熟知官场规矩、心地贪婪的门子,常常把这一特殊位置,当成捞外快的福地。外人要想入见官员,先要拿银子说话,这叫“送门包”。所以古代的门子又被看做“门路”,要想顺利办成事,不走门子,恐怕十有八九会办砸了。可见,“门子”的作用何等重要。对外来办事的人是如此,对深居简出的官老爷,有些门子同样会耍些手段,或成人之事,或坏人之事。官老爷该见的人或阻挡在外,不该见的人或不速之客放人,或任意扩大事态,或刻意隐瞒真相。他们深谙本衙大人的喜好,也摸透了外来人员的心思,常以点拨、诱使、欺骗、夸大等种种手段为自己捞取好处。比如京剧《铡美案》中陈世美的门官给秦香莲出主意:你在前面跑,我在后边撵,扯下一片衣衫。将秦香莲放入驸马府中。可见,官府有了“门子”,也就有了“门路”。“门子”也就有了全新的含义,那就是走后门,办私事,以私损公。

【第50句】:刨嘴吃刨花——没个饱

【第51句】:吃着黄连长大的——苦人儿

【第52句】:【钱穿在肋骨上怕丢】心疼钱,一拿就痛。台湾梁实秋 《雅舍小品四集》:“一个钱看得像斗大,一串串地穿在肋骨 上,就是舍不得摘下来。”

【第53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原指开路,也指克服困难,创造条 件。苏叔阳《左邻右舍》:“打这儿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了,凭什么不高兴啊!”

【第54句】:三婶家人多,今春娶了媳妇,就分了家。有人说三婶是“没媳妇,想媳妇,有了媳妇又赶媳妇”。三婶却想得开,笑眯眯地回答道:“俺这是小锅饭,吃着香,又有葱花又有姜,浇点香油也明晃晃,怪美气!”(河南·方城)

【第55句】:【敲锣卖糖——各执一行】(歇)行:行当。本指各干各的行当,转指各干各的事,互不干预。也指各人干惯了各自的一行,精通各自的一行。 也作敲锣卖糖——各干一行。 敲锣卖糖——各搞一行。

【第56句】:【无可无不可】(惯)1指没有什么绝对可以,也没有什么绝对不可以。2指对事情没有主见或拿不定主意。3指不固执己见,怎么都行。 4形容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 也作“无可不可”。

【第57句】:三十年的老陈账——还翻它干什么

【第58句】:【君子之交淡如水】释义:形容君子之间的友谊高雅纯洁。例句:石祥捂着酒杯说:“这是我近几年新立的规矩,什么高贵宾客,我都是用水陪酒。”魏华抬眼瞅瞅石祥:“你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59句】:【无祀鬼神坛——凭你自来自去】(歇)无祀鬼:不享有固定祭祀的鬼神。神坛:祭祀鬼神的高台。指可以任凭人自由来去。

【第60句】:妈妈每天从早忙到晚,把里里外外收拾得井井有条。爸爸风趣地说:“你是两眼一睁,忙到黑灯,真是个称职的‘内当家’呀!”(河南·淅川)

【第61句】:姑姑来我家做客,妈妈要把前几天借她的钱还给她。姑姑笑着说:“你们先用吧,我不急用。”妈妈一边递钱一边说:“借钱有头,还钱有期。好借好还,再借不难。”(河南·淇县)

【第62句】:香火棍搭桥——难过

【第63句】:有一道数学题,爸爸给我讲了四五遍,我还是不会。爸爸生气地说:“木头钻个眼能透气,你却是块钻不透眼的木头。”(江苏·连云港)

【第64句】:【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谚)指人的防患意识往往难以长久。

【第65句】:船进断头浜——进退两难

【第66句】:白银子扔人——银(人)打人

【第67句】:【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惯)指两支军队的兵将联合在一起,打击共同的敌人。

【第68句】:鬼王怕恶人——还是凶点好

【第69句】:【见庙就烧香,见佛就叩头】(惯)比喻到处求人帮忙,不放过可利用的机会。 也作“见着庙门就烧香”。

【第70句】:【六十年气运轮流转】释义: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总会碰到好运气。例句:“好侄儿,常言道:六十年气运轮流转。谁敢说咱们马家不能改变门风?”

【第71句】:【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指困难的时候,能够看出人的 品质。王蒙《失态的季节》:“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同样 的逻辑也适用于兄弟姐妹。”

【第72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见“饭来张口,水来湿手”。

【第73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释义:行动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趁对方没有防备发动进攻。例句:要是里面真有人躲着,那就应该趁这夜里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才能手到擒来。

【第74句】:鸭上架——全靠逼

【第75句】:【舅舅面前说姥姥,姥姥面前说舅舅】背后议论别人。尤凤 伟《中国一九五七》:“可不是这样,他是在舅舅面前说姥姥, 在姥姥面前说舅舅。”

【第76句】:【 今日河东,明日河西】谓情况变化很快,很大,特指轮流兴 衰。浩然《艳阳天》:“别瞎想买房子买地了,那东西不保险, 今天你给他买下,明天他就须卖了;不要说咱们这种小户家 主儿,就是过去的大财主,有几户三代不败家不落魄的!老 话说,今日河东,明日河西,就指这个意思。”

【第77句】:【生疮不晓得化脓,放屁不晓得脸红】(惯)斥责人不知羞耻或不懂道理。

【第78句】:【登着鼻子撒尿】(惯)形容欺人太甚。

【第79句】:【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谚)三:泛指多。字如果辗转传抄多次,鱼字就会写成鲁字,虚字就会写成虎字。指汉字传抄的次数越多,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 也作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第80句】:鸭群里闯进一只鹅——就你脖子长

【第81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歇)灯草:灯芯草的茎,质软中空。拄:谐“主”。指人拿不定主意。 也作“灯草拐杖——拄不定”。

【第82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指有条件未及时利用,拖延了 时日。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 轩昂,丰神俊郎,才貌甚是相当,哪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 我爱,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怨父亲多事。真个 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第83句】:【教奢易,教俭难】(谚)指教人奢侈浪费容易,教人俭朴节约却很难。

【第84句】:野猫进宅院——无事不来

【第85句】:指鹿为马——胡说;混淆是非;强加于人

【第86句】:【老虎入山,蛟龙下海】见“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第87句】:上了岸的鱼虾——干蹦干跳

【第88句】: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第89句】:【 争气不争财】人要上进,不可图财。清代《醉醒石》:“争 气不争财。只要事成,便是百金,家父不出我出。”

【第90句】:【烧高香】(惯)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礼。

【第91句】:【虎不离山,龙不离渊】见“龙不离海,虎不离山”。

【第92句】:【恶人先告状】释义:坏人干了坏事,却抢先诬告别人。例句:总之,他实行了一句俗话:恶人先告状。他逢人便说,一口咬定是合作社把人治死。

【第93句】:【不敢说半个不字】绝对不敢反对,不敢违拗。《台湾乡土 作家选集》:“这样干,无论是怎样坏的家伙,也要被你弄得 不敢说一个不字。”

【第94句】:十字路口造凉亭——方便众人

【第95句】:蝉不叫蝉——知了

【第96句】:【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释义:比喻不甘心失败。例句:“敌人是‘癞蛤蟆剥皮眼不闭,黑甲鱼剖腹心不死’,我们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第97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岗哨众多。成语:戒备森严。刘绍 棠《渔火》:“八里桥南北,二十九军的士兵持枪荷刀,三步一 岗,五步一哨。”

【第98句】:【 泥人也有个土性儿】人有自己的个性脾气。老舍《骆驼祥 子》:“卖力气挣钱,不是奴才;你有你的臭钱,我泥人也有个 土性儿;老太太有个伺候不着!”

【第99句】:【挂羊头,卖狗肉】(惯)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其实是在干坏事。

17562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