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适合发qq空间的文案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板凳上已经坐满了人,可我偏偏要往中间挤。爸爸说:“你真是一个芝麻里还要卡个豆。”(河南·唐河)

【第2句】:【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释义:比喻故意说某些话给别人听。例句:二婶心里说:“老东西,你这是黄鼠狼唱曲,专给小鸡听。”

【第3句】:【慢工出细货】速度慢一点,可以做得细致,提高质量。郭 沫若《屈原》:“要慢慢把头绪理清楚,说来才不费事。南后, 慢工出细货啦。”

【第4句】:【靠着米囤挨饿】谓不会开发利用。类似的:守着烙饼挨 饿。明代《醒世恒言》:“常言道:有千年产,没千年主,不如 将来变卖,且作用度,省得靠着米囤却饿死了。”

【第5句】:【 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被坏人诬告,难以洗清。贼,也说: 蛇。老舍《柳家大院》:“张三嫂可抓了瞎,任凭怎么能说会 道,也禁不止贼咬一口,入骨三分!”

【第6句】:【断钱如断血】(谚)生活中断了钱财,就像人体断了血一样,难以存活。指钱财极为重要。

【第7句】:罐头食品——吃得开

【第8句】:一位顾客问卖主:“这韭菜多少钱一斤?”卖主道:“八角”。顾客回价说:“五角怎么样?”卖主笑着说:“你不如去大河里舀水吧!”(四川·资阳)

【第9句】: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第10句】:三过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

【第11句】:【不打勤,不打懒,只打不长眼】释义:有眼色的人不吃亏,没眼色的人倒霉。例句:不打馋,不打懒,单打不长眼;他这个人眼观六路,远远瞄见地主的影子,马上手勤眼快,争风抢上,挥汗如雨,一马当先,欢喜得那个地主口口声声夸他是忠臣。

【第12句】:【反其道而行之】这一词语经常用到,意思是用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处与韩信有关。楚汉相争时,在力量对比上,项羽处于强势,刘邦处于弱势。在张良和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对刘邦说:“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意思是说,项羽虽然被称作一霸,但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说他的强大很快就会变弱。今天大王确实能够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还有什么不能被消灭的?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一直执行这方针,楚汉之间,强弱易势,最终取得了胜利。

【第13句】:中午忽然下起雨来,可是下了一会儿就不下了。爸爸说:“真是亮一亮,下一丈;人怕猛一穷,天怕猛一晴。”(河南·濮阳)

【第14句】:【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释义:旧谓穷人不和富人作对,以免吃亏。参见“贫不与富敌,贱不与贵争”、“穷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例句:他觉得,自古道:“猫不跟狗斗,穷不跟富斗。”这是老人们兴下哩。

【第15句】:表弟为姥姥扫地,扫了一半就不扫了。姥姥说:“你这孩子,起床,起得不早;吃饭,吃得不饱。叫人拿你没办法。”(河南·博爱)

【第16句】:【年轻的夫妻爱顶磕,年老的夫妻爱啰嗦】(谚)顶磕:顶嘴吵架。啰嗦:唠唠叨叨。年轻夫妻容易顶嘴吵架,年老夫妻总爱唠唠叨叨。指夫妻不论老少,总不免相互摩擦。

【第17句】:神龛上戳窟窿——妙(庙)透了

【第18句】:【走不到一条道儿上】(惯)比喻不是一条心,合不来。 也作“走不到一条路上去”。

【第19句】:干塘里的鲤鱼——蹦跶不了几天

【第20句】:【吃哑巴亏】(惯)指受了损失不便声张或无法申诉。

【第21句】:【 吃纣王俸禄,不说纣王无道】纣王,商朝末代君主,残暴。 此语指偏袒自己的靠山。姚雪垠《李自成》:“启翁,百姓倘 能安居乐业,断然不会造反。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 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迫百姓 造反倒不问了。”

【第22句】:【皮笊篱——一捞个罄尽】(歇)皮笊篱:设想的皮做的笊篱,没有漏汤水的眼儿。罄尽:没有剩余。 比喻搜罗得一点也不剩。

【第23句】:拿针眼当烟筒——小气

【第24句】:【狗子见了热脂油——又贪又怕】(歇)热脂油:猪板油熬成的热油。 指既想占有又有所顾忌。常含讥讽意味。

【第25句】:【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谚)火:火候。指生手做饭,只看锅里;行家做饭,只看火候。 比喻会办事的人,总是掌握时机,不让时机错过。

【第26句】:天气阴沉沉的,爸爸要去县城。我说:“爸爸,今天天气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说:“不行!与人家约好的时间,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沧州)

【第27句】:八哥儿说话——学舌

【第28句】:【千钱买邻,八百买舍】(谚)舍:宅院。用千钱买邻居,用八百钱买宅院。指好邻居要比宅院本身更重要。 也作干贯治家,万贯结邻。贯:旧时币制,干钱为一贯。 干金买屋,万金买邻。 干金置家,万金置邻。

【第29句】:城墙上的草——风吹两边倒

【第30句】:【鲤鱼跳龙门】(惯)比喻脱离了原来的环境,提高了地位。

【第31句】:【打了一冬柴,煮锅腊八粥】(惯)腊八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各寺院用米、豆和枣、栗子、莲子等于果煮粥供佛,民间也相沿成俗。比喻过于浪费。

【第32句】:【喝洋墨水】(惯)比喻上过大学或出国留过学。

【第33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惯)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或地方。 也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 虎进深山,龙归大海。

【第34句】:【东家不知西家苦,南家不知北家难】(谚)西家的苦处,东家不知;北家的难处,南家不知。指家家都有说不出的苦处和难处,只是别家不知道罢了。 也作“东家不知西家,一家不知一家”。

【第35句】:树高头奏唢呐——趾(枝)高气扬

【第36句】: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37句】:老鹰不落地——干旋

【第38句】:小弟一转眼十个多月了。奶奶笑着对妈妈说:“有苗不愁长,没苗就甭想。不知不觉这孙子可快一岁了。”(河南·鄢陵)

【第39句】:【和气致祥,乖气致戾】(谚)致:招致。乖:不和。戾:灾祸。和和气气,自然会引来安详;彼此怨怒,必定招致灾祸。 也作“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第40句】:这几天,气温低,我的手裂了好几个口子。大伯在肉联厂工作,手油光发亮。我问大伯的手为什么不裂口子,大伯笑着说:“杀猪卖酒,落一双好手。”(河南·内乡)

【第41句】:【天下钱哏儿都一样】(谚)钱眼:钱孔,旧时铜钱当中有方孔。普天下的钱眼都一样是方的。指人人对钱财都一样地喜爱。也借指人的眼力、喜爱与追求都差不多。

【第42句】:【记吃不记打】只想得利,忘了教训。类似的:老母猪记吃 不记打/挨打不计数。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过去 的经验你还没受够?!你就跟猪一样:记吃不记打的货!”

【第43句】:爸爸用塑料纸裹晾衣服的竹竿,叫妈妈去帮忙。妈妈边走边说:“你真是一个泥水匠,十八个帮衬工。”(江苏·无锡)

【第44句】:【明人不做暗事】(谚)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见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绝不鬼鬼祟祟,搞阴谋诡计。 也作明人无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汉不使暗拳。

【第45句】:【八字没一撒】“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还差得远哩!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它源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南宋大儒朱熹,一生著述很多,是理学之集大成者,后人辑有《朱子大全》一书。在他写的《与刘子澄书》一文中说:“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话的意思是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打开了,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朝外走。 “八字”形似两扇门,朱熹在这里以“八”喻门,无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没一撇,即没有门。现在我们常说的“没门儿”(意思是不可能),若追根考源,大概也源于此。“八字没一撇”原指没门儿,现在演变成没办法、没眉目、没头绪、不沾边的同义语了。

【第46句】:【闭上眼睛等死】消极绝望。闭上,也说:瞪着。成语:束 手待毙。张孟良《儿女风尘记》:“难道就闭眼等死不成吗? 玉贞悲愤起来。”

【第47句】:【灯台照人不照己】(谚)灯台:油灯盏下的托台。指灯台上擎着油灯,灯光只能照亮四周,却照不见灯台自身。比喻人往往看得清别人的缺点,却很难发现自身的缺点。 也作“灯台不照自”。

【第48句】:【起大早,赶晚集】提前作了充分准备,没有做成事情。或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清代《三侠五义》:“这是怎么 说!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这半夜的工夫白走了。”

【第49句】: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第50句】:我潦潦草草地写完了家庭作业,妈妈看见了说:“这是什么作业呀,鸭子咯嗒泥——糊涂一片!”(河南·新野)

【第51句】:【男儿膝下有黄金】见“大丈夫膝下有黄金”。

【第52句】:【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谚)牛毛:牛身上的毛,极言其多。麟角:麒麟头上的角,极言其少。指从学的人往往一哄而上,人数极多;真正能够学有成就的,却实在少。

【第53句】:【吵吵闹闹到白头】见“打打闹闹,白头到老”。

【第54句】:【 吃过河豚,百样无味】河豚味美。谓见过大世面,对一般 事就看得淡了。清代《孽海花》:“俗话说得好:吃过河豚,百 样无味了。若是做了上海道,也是百官无味了。”

【第55句】:【月光再亮也晒不干包谷】(谚)包谷:玉米。月亮散发不出热力,即使有亮光,也不会像太阳光一样晒干玉米。比喻素质差的人,再努力也不会创造出奇迹。

【第56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第57句】:【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谚)比喻个别的劣质分子会殃及整体事业。也比喻因为一个环节不好而影响了整体荣誉。

【第58句】:【卖灰面遇见吹大风】(惯)灰面:白石灰末。比喻局面糟得无法收拾。

【第59句】:【不以成败论英雄】释义:不以成功或失败来评论英雄人物的得失。例句:“梵梵,古人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我最佩服越王勾践,当了夫差的阶下囚,仍不失其志,卧薪尝胆,终成复国之大业。”

【第60句】:【看准狍子再搂火】释义:搂火:开枪射击。比喻看准对象,摸清情况后再进攻。例句:二雪冲出门:“大骆驼,你看准狍子再搂火!心邪歪胡放炮也不怕缺德损寿!”

【第61句】:【把火往怀里扒】(惯)扒(ba):拨动。比喻引火烧身,自招祸患。

【第62句】:鄱阳湖里起春水———浪更比一浪高

【第63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第64句】:【烦恼不寻人,人自寻烦恼】(谚)烦闷苦恼并没有找上门来,都是人自寻自找的。指一切烦恼都是人自身行为造成的,不必推向客观。

【第65句】:【墙倒众人推】(谚)比喻人一旦失势,人们就会趁机加以打击。 也作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墙倒一齐推,破鼓万人捶。

【第66句】:套马杆子钩月亮——差的远;想头不低:心高妄想(内蒙古)

【第67句】: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见老师又在苦口婆心地对差生进行劝学了:“……不怕人笨,就怕不学,千年笨顶不住万年学嘛!”(河南·长垣)

【第68句】:【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释义:与己无关的事,一律不表示态度。例句: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们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第69句】:我平时做事总是做不好,可又找不出其中的原因。刘老师对我说:“不会走路跑烂鞋,不会烧水枉费柴。做任何事情都要掌握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不行。”(广东·龙门)

【第70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释义:八仙:民间传说中的八个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李铁拐、吕洞宾、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他们过海时,每个人都有一套法术、本领。例句:林牧场的人,听到佟学多救治吴世满的消息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按照佟学多的要求,有人去刨药,有人去买药,有人去抠短线药,只用了一天工夫,抢救吴世满的中西土药,全部齐备了。

【第71句】:狗赶鸭子狗撵鸭子——呱呱叫

【第72句】:【要长寿,多走路】(谚)在各种身体活动中,走路最适于各种年龄层面的人。指多走路是健康长寿的要诀。

【第73句】:王健因赌博被派出所抓去了,他爹去讲情,说他儿子并没干。“没干?没干去赌场干啥?既然江边站,就有望景心。”(安徽·利辛)

【第74句】:器乐合奏——大吹大擂

【第75句】:【爱吃枣儿汤】(惯)旧指妇女贪爱风月。

【第76句】: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

【第77句】:【牛头高,马头高】(惯)比喻二人争高低,谁也不让谁。

【第78句】:三天前,老姑在我家时,不知因为一件什么事让我奶奶把她好一顿批评。这天,老姑一进屋,我问她怕不怕批评,咋又来了。奶奶笑着说:“这真是家鸡一打团团转,野鸡不打满天飞呀!”(黑龙江·哈尔滨)

【第79句】:老鼠啃石柱——吃不消

【第80句】:扁担捣鸡笼——鸡飞蛋打

【第81句】:【七十二个心眼儿,九十六个转轴儿】(惯)形容人心眼多,头脑灵活。

【第82句】:【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总有办法解决。 也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第83句】:【白脸奸臣】“白脸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脸都是奸臣,是戏剧中脸谱的一种色彩,一般涂白色脸谱的人物多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对当时历史的发展——由分裂到统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乱世,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将枭雄变成了奸雄。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人们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对其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对南方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恰逢此时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背汉的奸臣。《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三国戏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白脸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脸谱都涂白色。

【第84句】:【胆量是斗出来的,志气是逼出来的】(谚)胆量是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志气是由逆境逼出来的。指人的胆量和志气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环境激励的结果。

【第85句】:【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办法,另找出路。《毕竟有声胜无 声》:“现在农民开始得到实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头,种植方面的这些改革,是农民老早以来的心愿。”

【第86句】:【 阴沟里翻船】发生意外的挫折。香港唐人《金陵春梦》: “你瞧我这么大一把年纪,这么高的一个地位,给你们这一 下子,阴沟里翻船,什么都完了。”

【第87句】:【毒蛇黄鳝分不清】释义:黄鳝:鳝鱼,像蛇而无鳞。比喻分不清真假好坏。例句:武斌呀!你可不能毒蛇黄鳝分不清,好人坏人辨不明呀!你要看看清,想想明,不要把敌人的砒霜当冰糖吃,受骗上当啊!

【第88句】:【豆芽不可做柱,丫头不可做主】释义:丫头做不了一家之主,就像豆芽做不得柱子一样。比喻女子担当不了大任。

【第89句】:【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惯)常用来斥责人不是父母生养的,不孝顺或没人性。 也作石头缝儿里爆出来的。 石头缝里跳出来的。

【第90句】:刀尖上走路——玄乎

【第91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第92句】:【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语比喻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实现同一目标。它的反面是“一条道走到黑”。那么,为什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呢?公元三世纪,罗马在统一意大利之后,由一个小小的城邦发展为强盛的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为了便于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它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大道,使交通更加便利,从而沟通了各城市和行省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商业贸易,各地产品如葡萄、橄榄,金属、纺织、陶器、玻璃、谷物、酒等等的贸易交换达到了空前的地步。于是,欧洲各地便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传语。后来,传遍了世界各地,成了固定的语汇。

【第93句】:【 三年等个闰腊月】意即等待机会。相关的:十年难逢闰 腊月。西戎《两涧之间》:“咱们三年等他个闰腊月,不信他 们就没有用咱的时候。”

【第94句】:【涮羊肉】重庆火锅最有名,然而,“涮羊肉”并非源自重庆。那么,它是谁最先制作出来的呢?相传,“涮羊肉”的问世与忽必烈有关。七百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前往和林征讨其弟阿里不哥。宿营途中,忽必烈突然想起草原美味——清纯羊肉来,于是就命厨师宰羊。谁知正当厨师准备将羊肉下锅时,忽然探兵来报,“敌军大队人马蜂拥而来,已离此不远”。按照正常的烹调过程,清纯羊肉要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然而在这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哪能坐等进餐呢?饥饿难耐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喊着“羊肉,羊肉!”厨师在这个时候急中生智,手持菜刀,将一块生羊肉切成薄片,放在沸腾的水中,搅拌了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再加些调料,送到忽必烈的面前。忽必烈饥不择食,连吃几碗后,翻身上马率军迎敌,有这几碗羊肉垫底,力气大增,旗开得胜,生擒敌将。忽必烈得胜还朝,嘉奖了这位厨师,并让他做羊肉片大宴群臣。这位厨师选取了上等的羊肉,又精心调配了多种作料,加入香油、麻酱、辣子、韭花等,使羊肉的味道更加鲜美。群臣大饱口福后,赞不绝口。忽必烈高兴无比,便赐名为“涮羊肉”。

【第95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释义:树长大了就会分开丫权,人长大了就得另立门户。例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亲兄嫡弟,也不能—生一世都在一口锅里吃茶饭。

【第96句】:爸爸整日里都是乐呵呵的,妈妈说:“你这人,一口吞个砂锅,光知道脆,不知道碜,天天趣个啥劲儿?”爸爸回敬道:“你真是一根筷子吃莲菜——净挑眼儿哩,关你啥事?”(河南·新密)

【第97句】: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第98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谚)记忆力再强,也不如用笔把事记下来可靠。指笔记胜过记忆。 也作好记性当不得烂笔头。 好脑瓜子不如烂笔头子。

【第99句】:带着秤杆买小菜——斤斤计较

11315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