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车家号超赞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牵牛要牵牛鼻子】 释义:做事要抓住关键。 例句:“牵牛要牵牛鼻子,……先从他李春山头上戳开!”

【第2句】:【鸭子的足板儿——一联儿的】(歇)本指鸭子的脚趾连成一片,转指人与人关系密切,联合在一起。

【第3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谚)巫婆:以替人祈祷招魂为职业的妇女。跳假神:装神弄鬼。 指经常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什么样的影响。 也作跟着啥入学啥人,跟着巫婆学跳神。 跟着秀才学作文,跟着巫婆学下神。

【第4句】:【卷铺盖】(惯)比喻被开除、辞职不干或收拾行李走人。 也作“卷铺盖卷儿”。

【第5句】:【严师出高徒】(谚)师傅教导严格,学徒才能获得高超的技艺。指学徒的高水平,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教导。

【第6句】:【拆壁脚】(惯)比喻耍手段破坏,使他人受损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第7句】:【名堂】人们对搞花样、名目或故弄玄虚的人,喜欢说他们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来。 原来,上古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称“明堂”。汉武帝、武则天都提出要造选明堂。据说,武则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个男宠一把火烧了。 河北农村也有“立明堂”的习俗,不过用途与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 遇到亲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其亲属就在坟地内建一假坟,内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论是建造假坟头,还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会有神秘色彩,故俗语常说:“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来。“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为“名堂”了。

【第8句】:【鹅吃砻糠鸭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歇)砻糠:稻谷砻过后脱下的外壳。指人各有自己的福分。

【第9句】:【给拾鞋也不要】(惯)拾鞋:提鞋,比喻服侍人。比喻人品或才能低下,别人看不上。 也作“给提鞋子都不要”。

【第10句】:【偏心眼】(惯)指不公正,偏袒某一方。

【第11句】:【一番手脚两番做】(惯)指本来可以一次完成的事,却要分两次去做。

【第12句】:【肉骨头落了锅——啃定】(歇)啃:谐“肯”。指某事是确定无疑的。

【第13句】:【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释义: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九月初七或初八。处暑时节不见雨,白露到了也枉然。指雨不及时,收成无望。 例句:“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看来,今年咱们这七寨沟里的三百多口人得挨饿了。

【第14句】:【老不以筋骨为能】(谚)指人到了老年,筋骨弱化,不能再凭力气逞能。 也作老不以筋骨为力。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第15句】:【五更】中国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饺子拜年。 那么,“五更”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古代把夜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或梆子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在秋分时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晓时分,正所谓“鸡鸣五更”。

【第16句】:【一棍子打死】(惯)比喻对人或事粗暴地全盘否定。

【第17句】:【撒了芝麻捡个西瓜】见“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第18句】:【君子不夺人之好】(谚)好:爱好,喜爱。指品德高尚的人不夺取别人所喜爱的人或东西。 也作君子不夺人之美。 君子不夺人之所爱。

【第19句】:【朝廷不差饿兵】(谚)差:差遣,派遣。朝廷也不差遣饿着肚子的士兵。指派人办事,首先要解决好他的吃饭与生活问题。 也作天子不差饿兵。 皇帝不差饿兵。

【第20句】:【姑爷进门,小鸡没魂】(谚)姑爷:岳丈家对女婿的敬称。没魂:吓掉了魂。指女婿是丈人家的娇客,女婿一来,就要杀鸡置酒,盛情款待。

【第21句】:【枇杷黄,医者忙;橘子黄,医者藏】(谚)枇杷皮色发黄时是夏天,这时瓜果桃李齐上市,疾病多,医生忙;橘子皮色发黄时是冬天,市上没了瓜果,疾病少,医生闲。指夏季人们乱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22句】:【舍命吃河豚】(惯)河豚:一种味道非常鲜美的鱼,有剧毒。l指拼出性命品尝河豚。2指为了得到美好的东西而不惜舍弃生命。

【第23句】:【接香火】(惯)指有了子孙后代。 也作“接续香烟”。

【第24句】:【打落牙齿向肚中咽】(惯)比喻受了委屈仍然坚强,不表现出痛苦和怯懦的情状。也比喻吃了亏不声张,忍气吞声。 也作打落牙齿和血吞。 牙齿打掉朝肚里闷。

【第25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释义:民间传说姜太公曾在渭水河边用无饵的直钩在离水面三尺的水上钓鱼,说:“负命者上钩来!”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受骗上当。 例句:再说她一脸正经和自己谈话,并没有轻浮举动。至于那几个碟子酒菜,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姓冷的不用说动筷子,连屋也不进。

【第26句】:【棉桃里面找胡桃——专拣硬的敲】(歇)棉桃:棉花的果实,形似桃。胡桃:核桃,这里指核桃树的果实。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比喻专打击态度强硬或本领过硬的。

【第27句】: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第28句】:【不知葫芦里卖甚么药】(惯)旧时方士卖药把药装在葫芦里。指不了解内情,不清楚对方的意图。 也作不晓得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不知道葫芦里装着什么药。

【第29句】:【走路衣裳角都能打死人】(惯)形容人骄横强悍。

【第30句】:【呼之则来,挥之则散】(惯)一呼叫就来,一挥手就离开。形容随意指使、差遣。 也作呼之即至,挥之即去。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第31句】:【急行无好步】(谚)好步:稳当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会迈出稳当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难以把事做好。 也作“紧行无好步”。

【第32句】:【到处杨梅一样花】 释义:比喻各地情况都一样。 例句:许三财接道:“现今乡里乱糟糟,吃碗粗饭也吃得不安宁,你何苦回去?”“到处杨梅一样花。”荣茂老板说。

【第33句】:【远并不救近渴】(谚)远处的井水再多,也解决不了当前的口渴。比喻缓不济急。 也作远水救不得近渴。 远水不解近渴。

【第34句】:【耍滑头】(惯)l指玩弄手段,推卸责任。2指人不实在,搞圆滑的一套。

【第35句】:【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惯)二十四史:指旧时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指事情太多太杂,理不出头绪,不知该从哪里开始说。

【第36句】: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第37句】:【开洋荤】(惯)比喻见到、尝到或去亲身尝试新奇的东西。

【第38句】:【羊脂玉掉在青石板上——迸脆儿透酥】(歇)羊脂玉:一种美玉,像羊脂一样雪白。形容声音清脆动听。

【第39句】:【有粉不往脸上搽】(惯)粉:指搽在面部的细粉状化妆品。比喻不顾脸面,不要体面。

【第40句】:【瘸和尚登宝座——能说不能行】(歇)瘸:脚跛。宝座:佛主的座。 指只能说话而无法行动或做不了事情。 也作“瘸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说法:讲解佛法。

【第41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谚)指山歌的区域性很强,到哪座山就唱哪座山的歌。比喻办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不能死搬硬套,墨守成规。 也作到哪山,唱哪歌。 到哪架山梁,唱哪架山歌。

【第42句】:【生成的棒槌成不了精】(谚)棒槌:捶布用的粗短木棒。比喻本质低劣的人成不了大器。

【第43句】:【遗子黄金,不如一经】(谚)遗:留给。经:经书。给子孙后代遗留黄金,不如教他们学好一部经书。 指留给子孙的,金钱不如知识。

【第44句】:【有个叶便添梗】(惯)比喻叙事时随意夸大渲染,增添内容。

【第45句】:【死无葬身之地】(惯)死了连埋葬的地方都没有。形容下场很悲惨。 常用作赌咒发誓语。 也作死无藏身之地。 死无葬身之所。

【第46句】:【人靠运气马靠膘】(谚)运气:好的机遇。膘:肥肉。指人靠的是机遇,没有好的机遇就难以成事;马靠的是膘实,没膘的马就没实力。 也作“人走时,马走膘”。

【第47句】:【种禾得稻,敬老得宝】(谚)指种下禾苗,就会得到稻米;敬重老人,就能得到宝贵的处世经验。

【第48句】:【钱有磨盘大,胆比绿豆小】(惯)形容人既贪财又胆小怕事。

【第49句】:【邪不干正】(谚)干:冲犯。指邪气敌不过正气。 也作邪不胜正,妖不胜德。 邪不压正,假不敌真。 邪不压正,正能克邪。

【第50句】:【向火坑里推】见“往火坑里推”。

【第51句】:【飞来峰的老鸦——专一啄石头的东西】(歇)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寺前,为石灰岩侵蚀残留的孤峰,多异石。老鸦:乌鸦。本指飞来峰的乌鸦只会啄食石头,转以责骂人是蠢货。

【第52句】:【满瓶不动半瓶摇】 释义: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总是谦虚的,知识浅薄的人往往自以为了不起,好显示。 例句:这什么道理?凡事“满瓶不动半瓶摇”,他这个腿法到了家了,就晓得这个起腿不易了。

【第53句】:【超市】“超市”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过,超市的优越性很快显现,大大方便了顾客,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超市了。 “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它指大型的商品销售市场。这个概念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级市场于1930年8月在美国的纽约诞生。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外面有停车场,免费为远来的顾客提供方便。超市门口有推车和提篮,供顾客选购商品使用。超市的特点是货物齐全,购物方便,出门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顾客欢迎。在我国,不仅引进了大超市的经营模式,独具创意又开办了许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扩展,凡进店自由选购的都自称超市。

【第54句】:【家私不论尊卑】 释义:家中财产,不论尊卑,人人有份。 例句:“自古道‘家私不论尊卑。’母亲何不告官申理?原薄凭官府判断,到无怨心。”

【第55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挡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为佛门用语,是说修行者越进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越大,进取越艰难。 也作“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第56句】:【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彻底沉】(谚)比喻问题要趁容易解决时及早解决,拖延会酿成灾祸。

【第57句】:【打小九九】(惯)小九九:乘法口诀。比喻在心里盘算。

【第58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 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 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 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第59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歇)周瑜:东汉末孙权手下主将,任前部大都督,曾率孙权军大破曹操军于赤壁。黄盖:孙权手下老将。《三国演义》中描写,黄盖献苦肉计,让周瑜痛打他一顿,然后诈降曹操,取得曹操信任,配合火烧赤壁,大败曹兵。指打人和挨打都是自愿的。也泛指所做的事情是双方情愿的。 也作周瑜打黄盖——一家愿打,一家愿挨。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周瑜打黄盖——打的愿打,挨的愿挨。

【第60句】:【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谚)骡子能负重,但比不上马善跑;是骡子还是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实践中检验一番便见分晓。 也作是骡子是马,遛一遛看吧。 是骡子是马,上阵遛遛。上阵:上战场。

【第61句】:【棋争一着先】(谚)下棋时争取领先一步,就会步步主动。比喻做事或与人竞争,要尽量避免被动,先下手为强。

【第62句】:不吃酒,脸不红;不做贼,心不惊。

【第63句】:【黑瞎子扬巴掌,全是压人的把戏】 释义:黑瞎子:黑熊。把戏:蒙蔽人的手法。比喻耍花招压制人。 例句:“什么驴团、马团的,尽编着法儿调理人!”有人在底下愤愤地嘀咕着。“是呀,黑瞎子扬巴掌,全是压人的把戏!”又有人在低声议论着。

【第64句】:【人心不足蛇吞象】 释义:蛇吞象:蛇要把大象吞下去。比喻贪心不足。 例句: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端着粗碗想细碗,吃了糠粑想细粮,人心不足蛇吞象。

【第65句】:【蚂蝗缠住鹭鸶脚——要想脱来不得脱】(歇)蚂蝗:蛭纲动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伤皮肤。指被纠缠或陷入困境,难以脱身。 也作“蚂蝗缠脚——要想脱身脱不了”。

【第66句】:【大意失荆州】 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 例句: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第67句】:【无妇不成家】(谚)如果没个妇女主持家务,这个家就难以成立。指主妇在家庭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68句】:【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 释义: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开口求人”又作“出门告人”。 例句:老梭这人死爱面子,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再说刚才你们又戳了他几篙竿。

【第69句】:【把新鞋往泥里踏】(惯)踏:(在雨雪、泥水中)踩。比喻自讨苦吃。

【第70句】:【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们海外华人,侨胞,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华夏。把他们称为“赤子”,正是对祖国母亲而言。 “赤子”一词本指婴儿,源自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来将赤子一词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签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雏形。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太宗对大臣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后来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第71句】:【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谚)指人数上万,气势就会非常壮观。 也作人马一万,无边无岸;人到十万,彻地连天。 人有一万,无边无沿;人有十万,彻地连天。

【第72句】:【蚂蚁尿到书上——湿不了两个字】(歇)湿:谐“识”。指识字不多。

【第73句】:做贼瞒不得乡里,偷食瞒不得舌齿.

【第74句】:【高山点灯名头大】 释义:比喻有名气。 例句:三爷,你家大德堂是高山点灯名头大。当年,张大帅也在你们后花园趴过风,今天我请“老北风”商量大事。

【第75句】:【倒挂葫芦顺放瓢】(谚)葫芦锯成两半,就是瓢。指葫芦要倒着挂,瓢要顺着放。借指凡处理事情,都有约定俗成的常理,不可任意违拗。

【第76句】:【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 释义:比喻小人物掌不了权,例句:我看他贵发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快没啥好“戏”唱了!

【第77句】:【鸡肠兔儿胆】(惯)形容人气量狭窄,胆子很小。

【第78句】:【老渔翁钓鱼——坐等】(歇)指人消极等待。

【第79句】:【干柴烈火,龙王难救】(谚)龙王:主管兴云降雨的神。指烈火一旦烧着干柴,火势会越来越旺,谁也无法扑灭。

【第80句】:【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第81句】:【亲兄弟,明算账】(谚)指即使是同胞兄弟,互相之间也要算清账目。也泛指关系再亲密的人之间,在钱财上也必须有透明度。 也作亲兄弟,勤算账。 亲姐妹,明算账。

【第82句】:【上门买卖好做】(谚)找上门来愿意和你做交易的,这种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门来的事容易办成。

【第83句】:【恶人先告状】(谚)指恶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为转移目标,洗脱自己的罪名,往往抢先告状。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舆论,指责别人。 也作“坏人先告状”。

【第84句】:【一个牛头向东,一个马面向西】(惯)形容双方不和,严重对立。

【第85句】:【武大郎捉奸——有心无力】(歇)指有心去做,但能力不行。

【第86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谚)这地方不收留人,总会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处。 也作此处不留有留处。 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 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第87句】:【摇了半天船,忘了解缆绳】(惯)缆绳:拴住船只用的由许多股绳拧成的粗绳(yipinjuzi.com)。比喻白费力气。

【第88句】:【百样生意百样做】(谚)指生意不同,做法也自然不同。也借指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可死守成规。

【第89句】:【敲边鼓】“敲边鼓”比喻从旁协助,帮人说话。这个俗语源自打击乐——鼓乐。 敲边鼓,是音乐表现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边,两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鲜明的对比。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电闪雷鸣,也可以笃笃笃地敲得蹄轻马疾,这才能体现出作品的饱满和丰富。京剧中有二出戏特别突出击鼓场面,一出是《击鼓骂曹》,另一出是《抗金兵》。两出戏都有敲鼓边的动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助战”一场戏,演得淋漓尽致,敲鼓心和敲鼓边结合,敲得错落有致,节奏明快,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战胜了金兵。 鼓乐以敲鼓心为主,辅以敲鼓边,音乐感更强,效果更好。所以,用“敲边鼓”比喻帮人说话,十分形象。

【第90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释义:行动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趁对方没有防备发动进攻。 例句:要是里面真有人躲着,那就应该趁这夜里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才能手到擒来。

【第91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谚)指草丛深了,各种虫子都有;树林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比喻社会是广阔博大的,什么样的人都有。

【第92句】:【长虫钻竹简——死不转弯】(歇)本指蛇钻进竹筒后身体不能转弯,转以形容人固执,死不改变主意。

【第93句】:【内有斗秤,外有眼睛】(谚)家里的财物多少,有斗有秤,可量可称;外人虽无斗秤,却有眼睛看得分明。指一个家的钱财多少,四邻八舍的人们看得一清二楚。也指一个人的人品行为,瞒不了周围的人。

【第94句】:【给个棒槌认作针】 释义:针,谐音“真”。棒槌是粗木棍,却当作是细针。比喻别人敷衍自己,自己却认真地当件事来对待。 例句:凤姐道:“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我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

【第95句】:【善猪恶拿】(谚)指无论怎样驯服的猪,擒拿时都必须心狠手重,不可粗疏大意。比喻擒拿敌手必须高度警觉,不可心慈手软。

【第96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第97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惯)形容十分喜欢、疼爱。 也作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吓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放在炕上怕烫了。

【第98句】:【清水煮挂面——有盐在先】(歇)挂面里搀有少量食盐。盐:谐“言”。指事先把该说的话说清楚。

【第99句】:【额头连下巴——没面孔】(歇)本指没有脸面,转指丢了体面。

1719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