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第一视频年度最好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 释义:说明人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必然受到不良的影响。 例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河边相会时,火把大发雷霆,“不许你跟杨吉利蹬浑水。”

【第2句】:【树高招风】 释义:比喻目标大了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反对。 例句:问日:“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日:“潭深鱼聚。”悟日:“见后如何?”师日:“树高招风。”

【第3句】:【敲边鼓】(惯)1比喻从旁帮腔助势。2比喻有话不直说,拐弯抹角。 也作“打边鼓”。

【第4句】:【打好了江山杀韩信】(惯)韩信: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西汉初年军事家。楚汉战争时,为刘邦出谋划策,攻占关中,后被刘邦封为齐王,不久率兵与刘邦会合,灭项羽于垓下。汉立,改封为楚王。 被诬告谋反,降为淮阴侯,又被告与陈孺勾结谋反,为吕后所杀。比喻事成之后把有功之人一脚踢开。

【第5句】:【打花胡哨】(惯)指虚情假意地应酬或应付。

【第6句】:【杀人不眨眼】此语形容残暴狠毒,杀人成性。典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圆通缘德禅师》。 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军曹翰出兵江南消灭割据政权。有一天,曹翰领兵来到九江庐山寺,许多和尚吓得仓皇逃跑,只有缘德禅师坦然静坐,旁若无人。曹翰厉声呵斥道:“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 缘德禅师睁开眼看了他一会儿反问道:“你怎么就不知道还有个天生不怕死的和尚呢?”

【第7句】:【卖空头人情】(惯)卖人情:故意给人好处,以使人感谢自己。比喻答应给人好处,却又不兑现,让人白白感激自己。

【第8句】:【恶言伤心,恶行伤身】(谚)恶毒的话会伤害人心,恶毒的行为会伤害人体。指恶言恶行是野蛮的,是文明社会绝不容许的。

【第9句】:【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谚)比喻敢冒风险、下大苦的,才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价,就只能有小收获。

【第10句】:【路见不平,也有向灯向火】(谚)向灯向火:灯火不是一码事,代指这一边和那一边。指遇到不公平的事,总有人出来说话,有向这边的,有向那边的。

【第11句】:【白露日个来,来一路苦一路】 释义:个:助词,无义。来:指雨来。谓白露这一天下场雨,会使蔬菜发苦。 例句: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自飒,蔬菜沾之则味苦。谚云:“白露日个来,来一路苦一路。”

【第12句】:【士可杀不可辱】 释义:意谓可以去死,但不能受污辱。 例句:“……士可杀不可辱,这条老命可以不要,不能忍受……”

【第13句】:【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第14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转指技能高超的人。

【第15句】:宝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众中。

【第16句】:【进了仙观,忘了旧庙】(惯)比喻人生活环境好了,就忘了过去。

【第17句】:【得意夫妻欣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谚)指相亲相爱的夫妻,终生相守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忘情负义的朋友,最怕的是再相见时会尴尬难堪。

【第18句】:【杀人不眨眼】(惯)形容非常残暴、凶狠。

【第19句】:【光吃进,不吐出】 释义:形容人吝啬,只往里进,不往外拿。 例句:乡亲们哭了,有的擦着眼泪,朝刘九兴应着:“是啊!”有的深知王武氏“光吃进,不吐出”的脾气,暗暗摇着头。

【第20句】:【进在手里,吃在肚里】(惯)指生活比较拮据,收入多少,花掉多少,没有节余。

【第21句】:【打鱼如偷鱼】 释义:夜间打鱼不要出声响,一有声响就会把鱼吓跑。形容打鱼像小偷—样。 例句:杨占鳌摆船,桨在水里一点儿声响都没有。这也是一种多年磨炼出来的功夫。夜深人静,船桨搅水一响,鱼还能等着你去打它吗?所以渔民常说:“打鱼如偷鱼。”

【第22句】:【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谚)指世间的一切好事,从来很难顺利实现,就像瓜一样,成长期间一直很苦,到熟时才会甜。

【第23句】:【宁挨杠子不挨针】(惯)杠子:较粗的棍子。宁肯挨棍打,也不肯被针扎。形容人不知轻重,不识好歹。

【第24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见“饭来张口,水来湿手”。

【第25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惯)比喻外表看起来很体面,内心却很肮脏或什么也不懂。

【第26句】:【宁养一条龙,不养十只熊】(谚)龙:传说中能腾云吐雾的神异动物。宁愿养一条神奇的龙,也不愿养一群无用的熊。比喻养育后代,重在优质,不在数量。

【第27句】:【新米粥,酱萝卜,郎中先生见了哭】(谚)郎中:中医医生。新米熬的粥,有营养,易消化;酱腌的萝卜,化食利胃。指常吃新米粥和酱萝卜,身体康健不生病,就不必去找医生。

【第28句】:【针无两头利】(谚)针不能两头都是有锋芒的。比喻同时把两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针没两头快”。

【第29句】:【瘸驴配破磨】(惯)比喻有缺陷的两个人正好相配。 也作“破磨对瘸驴”。

【第30句】:【一个鼻孔出气】(惯)形容立场一致,臭味相投。 也作一个鼻子眼儿里出气。 一鼻孔出气。 一个鼻孔喘气。

【第31句】:【没请来财神,却请来太岁】(惯)太岁:传说中的神名,迷信认为在太岁出现的方位掘土建屋,会遭受祸殃,后比喻凶恶的人。比喻没得到好处,却招来了坏人。

【第32句】:【发空头支票】见“开空头支票”。

【第33句】:【从来纨绔少伟男】(谚)纨绔(wanku):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伟男:有作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来,凡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业的。

【第34句】:【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释义:比喻一个比一个厉害。 例句:年轻轻的,成了这个样子!唉,真是拔了萝卜栽上葱,—茬比一茬辣。

【第35句】:【老龟煮不烂,贻祸于枯桑】(惯)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用了一万车柴也没煮烂,诸葛恪建议砍下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煮烂了。比喻出了事,祸及无辜的人。 也作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老龟烹不烂,移祸在枯桑。

【第36句】:【马上吃猪蹄——不知骨头落哪里】(歇)骨头:本指猪蹄里的骨头,转指人的骨头。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儿。

【第37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惯)比喻双方都是高手,势均力敌,才智相当。 也作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棋逢对手,将遇作家。作家:行家。

【第38句】:【林大哥——木木的】(歇)“林”字由两个“木”组成。形容人迟钝、死板。

【第39句】:【大水漫不过船桅去】(谚)桅:桅杆,木船上挂帆的长杆。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杆。比喻辈分、地位或等级低的,无论怎样也超越不过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过船去”。

【第40句】:【鸡屎拌面——假卤】(歇)卤:用肉类、鸡蛋、木耳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用来拌面条等食物,谐“鲁”。指假装愚钝或糊涂。

【第41句】:【九国贩骆驼】(惯)原指到处兜揽生意。比喻到处钻营、图利。

【第42句】:【一人难称百人心】(谚)一个人做事,很难使得人人都满意。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与志趣,谁也无法把大家的意愿统一起来。 也作“一人难合百人意”。

【第43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谚)树长大了,自然要分权:人长大了,自然要分家。指兄弟长大成人,各分门户各成家是顺理成章的事。 也作树大开权,男大分家。 树大分枝,家大分居。 树大分权,女大离家。

【第44句】: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第45句】:【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 释义: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的主意不会改变。 例句:“你有干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只有到我这一辈才端上社会主义的饭碗,不挨饿,上了中学,还当了干部,如今实行新政策,就让我跟一些人走歪门邪道,我穷死也不干。”

【第46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谚)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第47句】:【坏人先告状】见“恶人先告状”。

【第48句】:【郎中】“郎中”现指医生,南方多此称呼。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有地下党联络员假扮郎中为沙四龙看病传递情报的情节。 郎中,古代是一种官职。始于战国,汉代沿置,属光实禄勋,管理车骑、门户,并充内侍卫,外从作战。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长官设有车、户、骑三将,其后类别逐渐泯除。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自隋朝自清,各部皆沿置郎中,分管各司事务,为尚书、侍郎、丞相以下的高级部员。范晔《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指汉朝的官职。宋代始设医官,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为郎,又称郎中,以下便称医效、祗侯等。后人因之称医生为大夫或郎中。显然是为抬高医生地位而有意奉承之,说穿了是官本位在作怪。既然长期称医生为郎中,也就习以为常了。

【第49句】:【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释义:当了家或做了领导,才体会到东西的可贵,才知道生活的艰难。 例句:她自幼生长深闺,足不出户,与人无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也不为衣食住行分心劳神……

【第50句】:【弯刀对住瓢切菜】(惯)弯刀:刃部呈弧形的刀。瓢: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弯刀在半圆形的瓢里切菜,正合适。形容正好吻合。

【第51句】:【有心避谤还招谤,无心求名却得名】(谚)谤:诽谤,说人坏话。存心躲避诽谤,却还招来诽谤;不追求名声,却赢得了名声。指有些事求之不得,不求得之,事与愿违。

【第52句】:【不成器】(惯)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比喻没出息,不成材。

【第53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惯)一人:指皇上。万人:指百姓。地位在皇上之下,万民之上。旧指宰相。也形容人地位非常高,权势非常大。 也作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第54句】:【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歇)大的材料被用在小的地方。 比喻有才能的人没有被用在重要岗位上,或大人物被用来做小事情。

【第55句】:【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谚)按官法,连针一样的违法小事也通不过;若徇私情,像车马一样大的非法之举也能通融。指旧时私情大于公法。

【第56句】:【拈不得轻,负不得重】(惯)拈:用手指夹取东西。轻的拈不起,重的背不动。比喻人什么本事也没有。

【第57句】:【光打雷不下雨】见“干打雷不下雨”。

【第58句】:【菩萨心肠豪猪嘴——心软嘴巴硬】(歇)豪猪:哺乳动物,全身黑色或褐色,肩部至尾密布长刺,也叫箭猪、刺猪。嘴巴:本指嘴,转指说话。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指人心地慈善,说话却强硬、严厉。

【第59句】:【牛头不对马嘴】(惯)比喻胡言乱语、所答非所问或所说的两件事对不上茬儿。 也作牛头不对马面。 驴唇不对马嘴。

【第60句】:【人熟狗不咬】(谚)狗见到熟人不咬。指人熟地熟好办事。

【第61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释义:表:说。叙述故事时,放下一头,讲另一头。“两”又作“干”。 例句: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第62句】:【解疙瘩】(惯)1比喻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2比喻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消除隔阂。 也作“解扣子”。

【第63句】: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第64句】:【山再高也高不过两只脚】(谚)山岭再高,攀登者都会把它踩在脚下。指任何险峻的高山人也能攀登上去。也泛指任何艰难险阻,人都能战胜它。 也作山再高还在脚底板下。 山高高不过脚底板子。

【第65句】:【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歇)囫囵:完整的。本指品尝不出味道,转喻不知道实情。

【第66句】:【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热难熬的日子。那么,三伏天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三伏天得名较早,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创立。颜师古注解《汉书·郊祀志》时曾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这段话告诉我们“伏日”得名是因为当时阴冷之气潜伏,还没有进入冷天,所以叫“伏日”。伏日有三个,所以叫“三伏天”。这每一伏各占十天。即:初伏(头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末伏(三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有的年份中伏二十天。“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确定的。

【第67句】:【给别人当枪使】(惯)比喻被人利用,去伤害他人。 也作“给人家当枪使”。

【第68句】:【日思夜梦】(谚)白天想的什么,夜间就容易梦到什么。指入睡觉做梦,往往是醒时心里想的事情,睡着后反映到梦境里。 也作日之所思,夜之所梦。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第69句】:【如入宝山空手回】(惯)比喻本来可以有很大收获,结果却什么也没得到。

【第70句】:【前言不答后语】(惯)指说话前后对接不上。也指话说得很乱,没有条理和层次。 也作前言不搭后语。 前言不对后语。 前言不接后语。

【第71句】:【酒好不怕巷子深】(谚)只要酒的质量好,哪怕酒店设在偏僻的深巷里,买主都会主动找上门。指只要货好,就不怕没买主。也指只要作品的品位高,就不愁没有赏识的人。 也作酒香不怕巷子深。 好酒不怕巷子深。

【第72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换破锅】(谚)破锅:比喻困于生计,开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指要节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73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 释义:比喻人虽年轻或没有名气,却很有本领。 例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我听说那岳元帅十三岁在内黄岁武考,独占鳌头。

【第74句】:【腊雪是被,春雪是鬼】(谚)腊月下雪,像被子一样覆盖着麦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样损害着麦田。 指立春前下雪,对麦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对麦田有害。

【第75句】:【不义之财不可贪】(谚)指求财必须来自正道;对那些要用不法手段才能弄来的钱财,绝不可贪求。

【第76句】:【打圆场】(惯)指调解纠纷,打破僵局,使矛盾得到缓和或解决。

【第77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谚)光阴:时光。光阴逝去一寸,就像耗去一寸黄金一样可惜。指时光非常宝贵,必须格外珍惜。 也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78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谚)将相:将帅、宰相,最高的文武官职。指将相不是天生的,有志的男儿应自强不息,奋力进取。

【第79句】:【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谚)弓不弯,射不出箭;理不直,说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复辩论,越辩理越明。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第80句】:【人生难得遇知音】(谚)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知心的伴侣或朋友。 也作人生难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81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谚)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的生员,后泛指读书人。旧指读书人闭门苦读,足不出户就可知道天下大事。 也作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第82句】:【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 释义:比喻人或物有长处就会有短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例句:周松山一口担保说:“这个没问题,我了解他。这个人虽有些偏激情绪,但革命的坚定性无可怀疑。”大老刘笑起来说:“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那就让他去。”

【第83句】:【井里淹死人——没处推】(歇)本指没有物体移动的空间,转指无法推托,必须承担。

【第84句】:【吃柳条拉鸡笼——肚子里编】(歇)编:本指编织、编制,转指编造、捏造。指某事是有人编造或存心捏造出来的。

【第85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释义:比喻一代年轻人接替了一代年老人。 例句:旁的东西有新的,人哪里有新的?有。柜台里头坐了个小老板,二十来岁,柜台外头站了个跑堂的,十八九岁。俗语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也要算得一新。

【第86句】:【老虎插了翅膀】 释义:比喻强大的得到好条件更加强大。 例句:姓刘的政治包袱一甩,官复原职,他可是老虎插了翅膀,非得收拾咱们不可!

【第87句】:【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释义:小葱是青的,豆腐是白的。“青”与“清”谐音。比喻清楚明白,没有差错。也比喻彼此关系清白。 例句:队委会还没来得及宣布这件事,她已经把保管室里的账目、实物清点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第88句】:【锅里有米,碗里有饭】 释义:比喻集体富裕了,个人也会富裕,个人依靠集体。 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办穷了大家也有份儿!“大河没水小河干。”“锅里有米,碗里有饭。”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89句】:【两节甘蔗不能一口咬】 释义:比喻有计划按步骤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例句:马远甫望着他们的背影,自己跟自己说:“那不好。要干也得一个一个来,两节甘蔗不能一口咬呀!”

【第90句】:【脱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歇)本指牙刷脱了毛后露出板子和小洞,转喻说话、做事有条不紊,合乎章法。

【第91句】:【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 释义:挺尸:比喻睡觉。指饭后睡一觉。才能保养身体。 例句:沙僧笑道:“二哥忒没修养。这气饱饫,如何睡觉?”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语云:‘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

【第92句】:【孝重千斤,日减一斤】(谚)指父母死后守孝三年,孝心重千斤,一天减少一斤,三年千日,渐渐就会消失,没了孝心。也泛指凡事时间一长,就会逐渐淡化,以至消失。

【第93句】:【一失足成千古恨】(谚)失足:失脚跌倒,借指犯了大错。指在关键时刻行为不慎,犯了大错,就会造成终生遗憾,至死无法弥合。 也作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一失脚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一失足为千古恨,惊回首已百年身。

【第94句】:【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谚)一技之长:在技艺方面有一种是擅长的。指人只要擅长一种技艺,就能维持生计,不用担心养活不了一家人。

【第95句】:【打如意算盘】(惯)比喻考虑问题不顾客观情况,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第96句】:【笨鸟儿先飞】 释义:比喻能力低下,比别人先走一步。“笨乌”又作“笨雀”。 例句:钱要少花,力气要多卖。笨鸟儿先飞,两条腿勤快些。

【第97句】:【老的别惹,小的别逗】(谚)不要惹怒老人,不要逗恼小孩。指人到老年往往性格变得倔强,而未成年的孩子又喜怒无常,故老人小孩不可惹逗。

【第98句】:【打是疼,骂是爱】(谚)指对后代或部下严格管教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也指夫妻之间的冲突常常是爱的表示。

【第99句】:【千日锛子百日斧】(谚)锛(ben)子:木匠斫削木料的工具。指木匠使用工具,三年才能练好锛子,一百天才能练好斧子。泛指各行业要练好基本功并非易事。

17207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